第19159章市纪委监委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大会
有一次,德吉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成报告交给老师们。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让曹臻意想不到的是,到2020年,仅建成1/2规模的拉索,用不到一年的观测数据就取得了斐然的成果:通过探测落在地球上的伽马光子,拉索发现了12个超高能伽马射线源,这一成果于2021年5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要想赶在大气层吞噬粒子阵雨之前去捕捉到尽可能多的次级粒子,就需要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大规模的观测站。拉索建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占地面积1.36平方公里,相当于190个足球场大小,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研究中心分设宇宙线研究室、探测技术研究室、高海拔观测及验证实验室,为拉索提供技术、实验方面的支撑,并且深入开展拉索数据的科学分析工作。在依托拉索开展宇宙线研究的同时,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宇宙线研究者将走向世界,参与南天大视场伽马射线天文台(SWGO)的酝酿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拉索在青藏高原搭起了一张天网:在1.3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拥有三大探测器阵列由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以及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曹臻讲述着中国造大装置的出海计划。倪思洁摄 就在到访者瞪大眼睛时,何会海又给大家讲投标企业上当的故事。
他们每天背着饮用水和葱油饼,在一个个山头上寻找最合适的位置。观景台底下,有一块醒目的红色牌子,上面写着一句有点唠叨的标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克服,再困难还要去克服,克服就是要去做这个做不了的事情。曹臻不记得当时聊了些什么,他说自己可以和省长、省委书记坐一起聊,也可以和工人、农民聊好久。2019年后,有了正式的机房后,程耀东一咬牙又把它建成了全国最牛的数据中心,不仅可以零触发式自动获取数据,每秒钟数据读取量还高达4GB,大网从此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全天候运行。
到2022年时,布网的人有了更惊人的收获。参与研制大网时,好几家高校干成了很了不起的事。
2009年,受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建大科学装置的风格影响,曹臻从一开始就计划着要网罗中国科学院内外有能耐的科研机构一起干。大家联合起来,利用观测数据开展粒子天体物理研究,同时也开展宇宙学、天文学、粒子物理学等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大网里,很多不起眼的零件都有极其严苛的指标。在大网出成果之前,曹臻常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却在现有的宇宙观中毫无发言权?大网名扬天下之后,曹臻体会到,只要我们做出世界一流的科学成果,我们的思想就能自然而然地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他也会介绍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合作研制的小白兔系统,正是这个系统让大网上千个探测器的时间差低于0.0000000002秒。听了这话,每双沉重的脚底板都生出了几分自信。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11 11:29:3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高山上的捕天人 握着一直没来得及修的碎屏手机,背起鼓鼓囊囊的双肩包,何会海大步穿过热闹的人群。一张无形的、比大网更大的网由此开始向外蔓延。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供图 其实,参与工程研制建设的很多人都咬着牙干过活。经过3个月验证,大家确信那就是他们一直在尝试捕捉的超高能伽马光子。
刚哥只有高中学历,却跟宇宙线观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最后,在科研人员的步步紧逼下,企业直接靠三个最不起眼的水池,拿下了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奖杯的金奖。
谭有恒看他闲着,就手把手教他怎么安装探测器。但何会海、曹臻等布网的人却神神秘秘地回答:宇宙永远超乎你们的想象。2020年4月初,刚刚布成一半、还没调试好的大网上,出现了一缕划破高能伽马天空的曙光。大网比有些海子还要大,约占190个足球场。那是2015年,当时山上荒无人烟,大家住在山下稻城县的民宿里。他的目的地在10公里外、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那里有比飞碟形机场更科幻的大网。
之后,他又跟着曹臻上了海拔更高的海子山。20世纪末,我国第二代宇宙线探测装置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建设时,他跟着谭有恒上了羊八井。
工程开工后,最让冯少辉难忘的是一次工人撤场大会,当时,胡子拉碴的冯少辉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同样乌漆嘛黑、嘴唇干裂的工人小伙儿,突然想到了大家刚进场时的白净模样,一瞬间各种致谢的场面话都显得苍白,他忍着泪冲着台下深鞠一躬说,大家开心撤场,我们绝不让工程商拖欠大家一分钱工资。他们用5年时间考察了云南、青海、西藏、四川的高海拔地区。
交通便利,方便走电缆、传数据、对外交流。作为总工艺师,满脑子装着探测器故事的何总摇身一变,成了金牌讲解员。
正当大家又一次筋疲力竭、垂头丧气地返回时,有人突然注意到,那位走不动的团队成员坐着休息的地方,地表平整,又离大路近,不正是他们为之踏破铁鞋的地方吗? 选定布网地点后,曹臻从预研项目里拿出11万元,请人拍了幅1:2000的测绘地图,然后在地图上排兵布阵。当被问到值不值时,赵静反问:不然我之前的付出又是为了什么呢?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或许是因为只有身处4410米高处,感受过呼吸的辛苦,人们才能理解不打退堂鼓有多难,所以,何会海每次都会在观景台上讲这件事,到访者们也总听得津津有味。2014年秋天,曹臻第一次带队上山,恍惚间像是上了火星,四周的灰褐色漂砾了无生机。
由于大网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曹臻从建设一开始就张罗着让大网向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西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大学等地方高校成了国内合作成员单位。附近山头上蹲着的狼和午夜的狼嚎提醒他们,人类是入侵者。
项目团队里咬着牙干过活的人都觉得,曹臻关于克服困难的那句唠叨,是大家搏命的动力。投标企业一开始觉得建个水池能有多难,便自告奋勇接了项目,后来才发现这些要在零下三四十度高原上建的水池,不仅要防光、防漏,还要能保温。
金牌讲解员何会海在向到访者介绍观测站里的探测器。2019年1月第一台望远镜试运行后,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随之出现,杨明洁几乎每天半夜都要起床做调试。
之后发生的事,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云贵川三省豪爽耿直的狠劲和爱聊天的随和,都长在他的基因里。庞大的规模和严苛的细节,成就了大网的很多世界之最:缪子探测器和电磁粒子探测器,共同组成了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灵敏度不仅远高于美国同类实验HAWC,还远高于尚未建成的下一代伽马射线望远镜CTA。大网建设初期的地貌。
观景台前头,方圆1平方公里内,到处都是土包。刚哥觉得跟曹臻很投缘,他还觉得要是没有曹臻的话,海子山上的事情干不成。
曹臻毫不掩饰内心的兴奋。有一次,曹臻在西班牙开会,一位国际同行拉住他抱怨:这不公平,老天爷对你们也太好了,我们干了20年,什么也没看着。
在国家验收之前,基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发表的期刊论文就已经有215篇,会议论文约156篇。在中国捕天人眼中,大网没有边界,它不限于哪座山,不限于哪片天,不限于哪群人,而是向着宇宙暗夜的起点和人类文明的归处无限展开。
友情链接: